來源:柒財經
在金融監管愈發嚴格的今天,新入局者已不多見,但也不是沒有。
近日,柒財經獲悉,智能家電領域的“獨角獸”企業——追覓科技,正在大規模進軍消費信貸業務。
從獵聘網的信息來看,追覓科技發布了金科戰略孵化經理、跨境支付技術總監、數字銀行負責人等金融相關人才招聘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追覓科技此番動作,與很多新手的小步試水,投石問路不同,其野心極大,一出手就是麵向國際——除了中國,還將目光瞄準東南亞、拉美、中亞等國家與地區。
同時,這也是追覓科技繼宣布造車計劃、重拾AI之後,又一次跨界布局。
抽絲剝繭,追覓科技有此“大招”,或許又在情理之中。股東團的基因和成長瓶頸,是驅動追覓科技下場的兩大因素。
01
股東團裏有金融基因
草蛇灰線,伏脈千裏。追覓科技涉足金融,其實也有跡可循。
2017年,追覓科技誕生於蘇州,同年的天使輪,便受到小米集團和順為資本的青睞,並在年底加入小米生態鏈,代工生產吸塵器、掃地機器人和吹風機等產品。
之後的A輪、B輪、C輪融資,小米集團或順為資本均是跟投方。
2019年3月,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霍爾果斯昆諾天勤創業,以5000萬元獨家投資追覓科技,獲得了後者11.16%的股權,並在董事會中占有一個席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集團和順為資本的創始人雷軍,以及昆侖萬維的創始人周亞輝,皆混跡互金賽道多年,深諳覓錢之道。
早在2013年,雷軍便創立了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(即後來“天星數科”的前身),正式踏入金融領域。
從2015年起,雷軍以自創、收購、入股等多管齊下方式,逐步構建起多元、多維的金融體係,包括小米信用管理、重慶市小米小額貸款、重慶小米消費金融等公司,並與集團、等企業合資組建新網銀行。
2024年,其金融版圖再度擴大:3月,小米SU7首發,小米汽金駛入“快車道”;11月,斬獲北京法巴天星財產保險公司的籌建批文。
截至目前,小米已集齊小貸、消金、征信、第三方支付、保險、保理、融資租賃牌照,是一眾實業巨頭中紮根金融最深、鋪設範圍最廣的玩家之一。
接著看“灰產王”周亞輝。說起周亞輝,互金算得上是其職業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2015年1月,昆侖萬維(300418.SZ)在牛市期間成功上市。圈到錢後,周亞輝並沒有將之用於遊戲主業,而是盯緊了彼時如日中天的互金“風口”。
公開資料顯示,僅僅2015年,昆侖萬維就下注了趣店、隨手科技、銀客網等多家初創互金公司,合計金額超過1億美元,占其所投項目的比重高達80%。
2017年,頭頂“國內分期信貸第一股”,趣店赴美敲鍾,周內股價最高至35.45美元。作為持股19.7%的第二大股東,昆侖萬維堪稱最大贏家,至少賺了20億元。
事後,周亞輝還專門寫下萬字長文,詳細回顧了他和趣店(羅敏)從相識相知到共渡難關、一起做大做強的經曆。
不止於此,一度稱霸印度、玩轉印尼的現金貸巨頭Rupiah Cepat(摩比神奇)也與周亞輝有著不小的關聯——摩比神奇出自昆侖萬維體外孵化的團隊,周亞輝個人持股超25%。
而周亞輝和追覓科技創始人俞浩關係更加親密。據傳,2019年追覓科技賬麵緊張,是師兄(同為清華學子)周亞輝拿出5000萬元救急,也即前文提到的獨家投資。
某種程度上,來自雷軍和周亞輝兩大股東團的金融基因,早就為追覓科技探索消費信貸埋下伏筆。
02
已連續多次跨界
相較同業的、、雲鯨,俞浩掌舵的追覓科技是跨界最頻繁的選手。
據天眼查,2月14日,追覓創新智能機器人(廣東)有限公司成立,經營範圍涵蓋電池製造、智能機器人的研發、工業機器人製造、智能機器人銷售等。
股權穿透後,該公司由追覓科技100%控股。
這意味著,在沉寂兩年後,俞浩二次向AI機器人發起衝鋒。
此前的2023年3月,追覓科技曾在首場洗地機產品發布會上,亮相了自家的人形機器人,並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以機器人手衝咖啡拉花的形式,迅速出圈。
但就像一首激昂的交響樂正推向高潮時,指揮家突然收起了指揮棒,追覓科技非但沒有再接再厲,反而默默刪除了官網機器人的相關內容,而是把精力重新放回到了掃地機器人、吹風機等傳統家電業務。
造車業務萌發得更早。據媒體報道,2021年追覓科技就已經立項造車。
今年7月,網上傳出追覓正在招聘智能座艙硬件工程師、底盤電控高級經理、懸架係統高級經理等汽車行業相關人才,最高開出了超5萬元的月薪。
最新的消息是,追覓整個造車團隊200人左右,首款新車是一款增程產品,處在Demo階段,未來新車還會有出口歐洲的計劃。
透過種種舉措,追覓科技一直在嚐試更多條“腿”走路。
從起家之本的掃地機、洗地機到AI機器人、造車,再回到AI機器人,然後突然殺入金融行業,追覓科技好似在玩一個無限遊戲,但遊戲的邊界在哪裏,沒人知道。
換句話說,追覓科技的跨界舉動,能否止於放貸,不得而知。
不過,可以確定的是,追覓科技在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。
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。
據柒財經了解,2023年追覓科技的營收為80億元,2024年或高達150億元,接近於翻了一番。
盡管漲勢喜人,但不容忽視的是,清潔電器屬於家電行業裏的細分賽道,“螺獅殼裏做道場”,本身“天花板”不高,且近幾年各路品牌崛起,疊加同質化競爭,價格戰迭起,“內卷”嚴重。
奧維雲網(AVC)推總數據顯示,2024上半年清潔電器銷額165億元,同比增長9.8%;銷量1241萬台,同比增長13.6%。對比2023年同期,有所複蘇,但回溯前幾年,增速已明顯放緩。
iMedia Research(艾媒谘詢)調研,2024年中國消費者使用的掃地機器人品牌中,TOP5依次為小米(21.33%)、科沃斯(21.00%)、美的(19.33%)、飛利浦(15.67%)和華為(13.33%),追覓以9%的市場份額,排在十名開外。
對追覓科技來說,行業瓶頸肉眼可見,要想保持高速增長,就隻能向外求索。
03
消費信貸是條好路子嗎?
互聯網上有句話一語中的,中國科技公司往往以創新之名起家,最終卻紛紛投身金融放貸業務。繞了一圈,追覓科技也沒有逃過這條“真香”定律。
而域外企業做金融,首選的便是消費信貸。
具體到追覓科技,這是條好路子嗎?也需要辯證地看。
一方麵,以收入體量計,追覓科技2024年營收約150億元。科沃斯、石頭科技尚未公布2024年財報,2023年的營收分別為155、86.54億元,雲鯨2024年營收34億元。
由此可見,在清潔電器賽道,追覓科技的規模整體處在頭部。
另一方麵,追覓科技出海較早,2024年海外營收至少80億元,占比過半。
理論上講,依托其在全球範圍內龐大的用戶群體和積累的,推出麵向消費者的分期付款、信用支付等消費金融服務,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用戶粘性,構建智能硬件+金融服務的生態閉環,並大幅拓展公司的成長半徑。
這大概也是追覓科技敢於放眼全球布局消費金融的緣由。畢竟,一大半的市場在境外。
然而,不容忽視的是,新手入局,也麵臨諸多挑戰。
首先,消費金融市場已是一片紅海,傳統銀行、持牌消金公司、互聯網巨頭等玩家紮堆,競爭早就白熱化,而且已呈現“強者愈強”的馬太效應。
追覓科技作為後來者,不光是沒有牌照(至少沒有披露取得牌照),更是缺乏金融領域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戶信任度,獲客成本或高於對手。
其次,消費金融業務對風控能力要求極高,需要專業的金融人才團隊和成熟的風控體係。
追覓科技身為科技公司,缺乏金融領域的經驗和人才積累,短期內或難以建立起完善的風控體係,弄不好會遭遇壞賬風險。
最後,監管政策趨嚴,合規壓力變大,也對相關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雖存在信貸需求,但當地金融監管政策、信用體係完善度與國內相比差異較大,也會增加運營的複雜性。
總之,追覓科技能否最終如願,仍有待時間給出答案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one.zhutima.com/?id=24
文章来源:天狐定制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7-04 16:16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6:04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5:50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5:10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57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33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22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20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3:54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3:50天狐定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